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 电话:17766358885
  • 邮箱:098@rd-test.com
  •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
              春晖东路151号
在线客服
腐蚀试验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腐蚀试验

腐蚀的定义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量:12848次

腐蚀可定义为由化学以及电化侵蚀导致的材料表面所发生的变化。

现实中没有绝对的耐腐蚀类材料。所谓的耐腐蚀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特定的环境中所测定的材料没有或损失了极少的重量。具体的标准如下表。

级别

重量损失
克/平方米/小时

厚度损失
毫米/年

耐腐蚀性

应用

0

≤0.1

≤0.11

极好

推荐

1

0.1-1.0

0.11-1.1

一般

0级材料替代品

2

1.0-10.0

1.1-11.0

不好

不可使用

3

≥10.0

≥11.0

极差

决不可使用

不锈钢管道的腐蚀可分为下面七大类:

1、 材料表面全面地均匀剥蚀
所选用的材料不适合此类的应用。

2、 孔状腐蚀
孔状腐蚀呈现为材料表面发生局部的点状变化,并伴有深度。一般是因为表面有卤化物的存在而产生的,比如氯化物、溴化物以及碘酸盐等。含钼的材料对此类腐蚀同铬镍不锈钢材料相比有着更强的抵抗力。在传输卤化物介质的系统中,选用DOCKWEILER 904L材料可极大地提高管道系统的耐腐蚀性能。

3、 张力向腐蚀
这类腐蚀在316L不锈钢材料中较常见。原因是成型处理过程中的张力遗留在材料之中。当这样的材料在含有氯化物的盐溶液环境中使用时,腐蚀便会在张力遗留处向材料纵深处扩展。通过煅烧至1050摄氏度可以消除材料中遗留下来的张力。(光亮退火,BRIGHT ANNEALING 简称BA,其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材料冶炼、拉制过程中遗留的内部应力)。钼成分的不锈钢材料对此类腐蚀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如904L),铁素体类铬不锈钢材料不会产生此类腐蚀。

4、 接触类腐蚀
若把具有不同电势的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并置之于电解液的环境中,这时便会形成所谓的伽伐尼电池电场,起氧化与还原化学反应,其中电势弱的部分(正极)将会被氧化并溶解于电解液之中。因还原类腐蚀介质的电势能比不锈钢合金的要高,所以在有还原类腐蚀介质的存在时应避免选用不同材质的产品连接在一起。

5、 裂缝型腐蚀
密封垫下面、接口连接处以及用点焊方式连接的焊缝中的表面因可以从接触的空气中摄取到的氧分子有限故没能完全氧化,从而失去或部分失去耐腐蚀性能。

6、 分子间隙腐蚀/颗粒脱落
铁素体以及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在受热过度时会产生此类腐蚀。在受热过度时材料内部分子间隙会生成碳化铬,进而在遇到化学侵蚀时发生反应,最终导致材料大面积脱落。碳化铬的生成需一定的时间以及一定的温度,此温度即通常所说的不锈钢材料临界温度。铁素体不锈铬钢的临界温度为1000摄氏度,而奥氏体合金钢的临界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故应采取下列三种保护措施以防止碳化铬的产生。
A)让焊接物快速冷却,使材料内部没有足够的时间生产碳化铬。冷却的速度取决于合金中碳的含量。碳的含量越高冷却的速度应该越快。正常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1.4401或1.4435)厚度在4毫米以下时在空气中的自然冷却速度足以阻止材料内部产生碳化铬。
B)使不锈钢合金材料中碳成分的含量降到0.03%以下,比如1.4404/1.4435/316L。缺点为材料的物理性能将会有所下降。
C)在合金中加入稳定剂钛或铌。因钛和铌具有比铬更强烈的趋氧性,所以在达到材料的临界温度时,钛或铌将抢先同碳结合生成碳化物。缺点是材料的硬度有所增加。

7、 外来的腐蚀
外来的腐蚀是因焊缝没有完全除却鳞层或材料的表面集有铁素体成分所致。此类腐蚀一般是由于运输及仓存过程中接触铁制工具或物件所引起。若一般的清洗办法无法补救,则需用酸洗的方法(15-20%五十度的硝酸溶液加上80-85%的水)。

 

标签: 腐蚀试验 腐蚀测试 腐蚀检测